苏南坊表,多峙于宁、苏诸邑,乃清及民国间科举成名者所立。或旌功业、耀门楣,或荣妻孥、显子嗣,兼具伦理教化之深意与家族荣耀之表征,为吴地文脉沉淀下厚重的史料价值。
六十载前,余曾亲见震泽乡永乐村四组(参差浜)村口,旧有双节坊一座。今检《震泽镇志续稿》第八十五页所载,可考其始末:国朝乾隆七年,监生张国光为其配章氏、其子张濂为其配沈氏,共立此坊以彰二妇贞节。坊体悉以花岗岩构就,形制为三间三门,惜乎后遭拆毁,仅存文献可稽。
孰料昨日,闻吴江摄影师邹渔女士报料,方知横扇徐河湾村竟完好保存石碑楼门一座,诚为稀世之珍,殊为难得!
附:邹渔女士语音录:
我是吴江女摄影师邹渔,跟我一起发现家乡之美。在吴江的徐河湾村,我邂逅了一座别人家里的古牌坊横扇黄氏节孝坊。乾隆年间为徐德明的妻子黄氏而立。它静静地立在这户人家的院子里,约2.3米高,纹样也快被岁月所磨平,但真正让我驻足的这方寸之间。留下的无声对话是清代牌坊是写满岁月痕迹的老房子,窗户是用蚌壳做的,这叫蠡壳窗。是古人用的玻璃,在拙政园它是被保护的文物,在这里却只是被遗忘的日常。漫步在这古村的石板路上,像在追赶着流淌的时光。老建筑在身后静默。门口的流水静静悠悠在水乡的村道上,阳光洒在女孩身上,把岁月的温柔和生活的鲜活都藏进这帧画面里。
我是邹渔,带你发现更多家乡之美。
黄氏节孝坊建筑特征:花岗岩结构,三间门洞形制,高约10米,额匾刻“义烈可嘉”,楹联为“玉骨犹香黄塚土;芳魂常在碧瑶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