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直是我参与劳动的目标。
吴江区平望镇莺湖村,村内50多户人家无法通车,百余名8旬老人救护车无法到达家门口,需求从2021年提出至今,5年时间仍未落实。

2021年,医疗需求暴增,村里也提出“救护车能开到家家户户门口”的需求。届时村委积极走访寻找解决办法,但因为村口村民围墙不愿让步,导致项目无法开展,“造桥”的备选方案因为市政资金紧张而无法开展。
2023年,爷爷备菜剁鱼不慎切断手指,我开着电三轮载着爷爷火速赶往医院,总计用时25分钟,好在当时我在家,好在三轮车有电,好在医院尚未搬迁,好在爷爷受的是外伤,能意识清醒地在三轮车中保持坐姿。
现在医院搬迁地更远了,爷爷年纪更大了,三轮车电池循环次数更多了,救护车依然无法进入村内,不知道在下一次,家中老人需要寻求医疗救助的时候,那比黄金还珍贵的抢救时间,是否必须要被花费在村口问路、找路和往返奔跑上。
2025年,接连数日的大雨让田间的电线杆变得极为倾斜,附近耕作的老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将问题反馈至村委,仅得到一句“这事归电力公司负责”。我不明白,是有多么繁忙的政务,才能让一个民主选举出来的组织忽视最重要的民生安全风险。

2025年,经济回暖,多次向村里提出修桥通路需求,村委又以“造桥是为你一家还是为大家?”“水上造桥,这事归水务局管”进行推诿。我不明白,功利主义的腐蚀要多么透彻,才会让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在“改善一户还是全村的医疗水平”里,选择“把钱省下来”。
最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直是我参与劳动的目标,现实需求向村委反馈无果,只能通过媒体平台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