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您好!
怀着十分焦虑和负责任的心情,向贵局反映淞南路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为避免过度关注孩子,具体班级不方便透露)老师的两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损害了学生的学习权益和长远发展。
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关于“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问题。
该老师长期将作文批改的任务交由学生之间互相完成。对于三年级,正处于写作启蒙关键期的学生而言,这种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1. 学生不具备批改能力: 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组织语言、构建段落,他们尚未掌握作文的评价标准、语法规则和写作技巧。让“外行”批改“外行”,不仅无法指出真正的优缺点,反而可能将错误的表达方式相互传染。
2. 错失教师专业指导: 作文是学生思维和语言的综合体现,最需要老师的专业点评和针对性指导。老师放弃批改职责,等同于放弃了最重要的教学反馈环节,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写作能力将停滞不前。
3. 伤害学生心理与学习积极性: 稚嫩的作品被同龄人随意评判,可能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热情和自尊心。同时,也容易在班级内形成不健康的攀比或嘲笑风气。
第二,关于“补充习题答案直接抄写”的问题。
该老师经常将《补充习题》等练习册的答案直接公布,让学生照抄,以完成作业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教学,危害巨大。
1. 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知识、训练思维。直接抄写答案,使得练习环节形同虚设,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知识根本无法内化和掌握。
2. 养成了懒惰和欺骗的学习习惯: 这种行为实质上是在教唆学生应付了事,掩盖真实的学习问题。长期以往,会让学生形成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坏习惯,这与我们教育孩子“诚信”“勤奋”的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
3. 掩盖了真实的学情: 老师通过批改统一的正确答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真实掌握情况,无法发现共性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教学失去了诊断和改进的依据。
综上所述, 认为该语文老师的上述行为,是一种教学上的“懒政”和失职。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认知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立德树人”、“提升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相悖。
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但“教”与“学”的核心环节不容打折。作为家长,对此深感忧心。
因此,恳请教育局领导能够:
1. 介入调查学校三年级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
2. 督促学校及该教师立即纠正上述不当的教学方法,切实履行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学生”的基本职责。
3. 建议学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到负责任、有质量的教育。
相信在贵局的重视和指导下,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让孩子们在一个科学、严谨、充满关怀的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
感谢您拨冗阅读,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