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论坛

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申请删帖
查看: 368|回复: 2

探访文化跨越百年“无隐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3 09:22 来自- 中国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访文化跨越百年“无隐庵”

  十多年来,多次探访无隐庵的还有倪浩文。倪浩文现为苏州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根据之前的走访,发现无隐庵周边的摩崖石刻约有30处,无隐庵的地界,也比现在看到的要大得多,相当于半个山了。”最近一段时间,因编书需要,倪浩文再次前往无隐庵探访,因为仍有不少摩崖石刻的落款有待进一步考证。     

         “无隐庵现在的环境看着让人遗憾,但不可否认,无隐庵在苏州的文化史上是有一笔的。”倪浩文表示。他介绍,从无隐庵周边已知的摩崖石刻看,其最早的一处可追溯至1819年,为清嘉庆年间,最晚的一处在1934年,时间跨越百年,“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文化现象”。       

         此外,倪浩文认为,摩崖石刻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也有多个方面,其中就有不少关于苏州的文化名人和典故。比如大休和尚,擅治印和琴书诗画,不拘戒律,人称“活济公”,曾主持过苏州寒山寺、包山寺,后在无隐庵圆寂,留有题刻“大休息处”。如今无隐庵遗址旁的健身步道边,还有一块仿制的“大休息处”,而大休的另一处题刻“如意”二字,则被复刻到了灵岩山的山壁上,“说明无隐庵的文化得到了关注和传承”。而山中的“无隐”,为石韫玉所题。石韫玉为清代苏州状元,曾任山东按察使;“水晶宫”为昭三所题,昭三为民国年间北寺塔方丈,曾筹资重建大雄宝殿;“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则为梅花溪居士钱泳引用苏东坡名句所题……       在名人典故之外,倪浩文认为,这些摩崖石刻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书法角度看,就有楷书、隶书、篆书等,所蕴含的意境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现在环境比以前改善了很多,但与这些摩崖石刻还是不相匹配,这些摩崖石刻像是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倪浩文说。

     

 

 

 

 

   
            
发表于: 2025-11-13 11:18 来自- 中国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11-13 12:14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删帖申请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小黑屋|手机版|吴江新闻网 ( 苏ICP备2022046825号 苏新网备2008040号 )

GMT+8, 2025-11-16 12:20 , Processed in 0.015285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东太湖论坛中发表的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东太湖论坛支持或反对此观点。
如果在论坛中有网民发表的不实内容,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本论坛并不承担相关的责任。
如果您认为情节严重,您可以向警方报案。我们按法定程序积极配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投诉电话: 在线投诉
电子邮箱:
点击 >> 删帖申请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0654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