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他人之过
 
姜肱[gōng]博通《五经》,兼明星纬之学,远来学习的有三千多人。
 
诸公争相请他,都不就职。公元157年,东汉孝桓帝时期,尚书令陈蕃上疏举荐姜肱处士,辞官不至。
 
姜肱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姜肱尝与弟季江一起去拜访郡首,半夜为盗所劫,欲杀之,
 
姜肱曰:“弟年幼,父母所怜,又未聘娶,愿杀身济弟。”
 
弟弟姜季江曰:“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宝,国之英俊,乞自受戮,以代兄命。”
 
这个强盗有点蒙了,怎么还有这样的人,被感动的下不了手,于是就把他俩放了,只不过掠夺衣资而已。
 
到了郡中,郡首见姜肱无衣服,怪问其故,姜肱也不说被强盗抢了(或许是为了保护强盗,如果一抓到那就惨了,可见姜肱的宅心仁厚),托以它辞,终不言盗。
 
纯善是能够唤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的。
 
盗闻而感悔,就暗中找到姜肱,叩头谢罪,还所略物。
 
姜肱不受,反而劳以酒食而遣之。不计人过,可能是体谅盗贼的处境,因为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许多人也是铤而走险。不是谁愿意去当盗贼。
 
实际上也是这样,盗贼碰到了姜肱,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所以前来叩头谢罪,还所略物。
 
而姜肱并不怪罪他,把盗贼送来的衣资,又送给了盗贼,可能是体谅盗贼的贫困吧。
 
又劳以酒食而遣之。如此,让盗贼不要有后顾之忧。
 
儒家经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不是一句空话,真正修养好的人,他的言行真的能够改变环境、感动他人的。当然能够做更大的事,因为人们都佩服他的为人。
 
姜肱应该说就是这样的大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