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里头的那些念想》
要说“有求必应”这四个字啊,我觉着那肯定是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的盼头。谁不想自己心里头的那些个愿望,都能顺顺当当实现呢!
要是把这话搁在 1999 年那会儿,我还真没多大的感触。那年头,有个老太太拉住我,非要说带我去信基督教,还借了本《圣经》给我。
我把书拿回家里,嘿,一下子就被老伴给瞧见了。她脸色当时就沉下来了,没好气地说:“咱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拜佛的,这书明天就得还回去。”我也没跟她争,说实话,那个时候我对“信仰”这玩意儿,早就没啥想法了。就觉得不管信啥,到最后说不定都差不多,不就是找个能让自己心里有点依靠的东西吗。
咱虽说也信佛,可真算不上那种特别虔诚的“铁杆教徒”。也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去寺庙里转一转,往功德箱里塞点零钱,对着菩萨像拜上几拜,嘴里念叨几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之类的话。在那些特别虔诚的香客眼里,我们估计就是典型的“门外汉”,除了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别的啥门道也说不清楚。
这人啊,上了年纪,心思就爱往“念想”这方面跑。从 2015 年开始,老伴想出个主意,要在家里阳台上烧香,还说啥男人烧香比女人更灵验。好吧,从那以后我就养成个习惯,每天早上在阳台点上三支香,对着窗外轻声念叨几句“阿弥陀佛”,求菩萨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其实也没多正式,就跟跟老熟人打个招呼似的,图个心里踏实。
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瞎逛,一下子就瞅见一个铜香炉,那炉身上端端正正地刻着“有求必应”四个大字。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哎哟,可不就是嘛,咱求的可不就是这份顺顺利利嘛!
我当时就下单订了下来。你说巧不巧,香炉前一天送到了,第二天正好赶上中秋节。那铜香炉崭新锃亮的,透着一股灵气。我赶紧点上了第一炷香,青烟慢悠悠地飘起来,这时候啊,我心里的那些话也好像跟着飘上去了:我也不求啥大富大贵,就希望自己身子骨能一直硬朗,一家人出门进门都顺顺当当的。
结果呢,听说有人在背后偷偷嘀咕,好象买了这香炉,就盼着啥就能得到啥,估计那些小心眼儿的人有点妒忌吧,也正应了那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罢了。
唉……,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对我来说,这“有求必应”哪是什么能打开所有门的“********”啊,它就是我心里念想的一个寄托。
就好比小区里桂花树底下的条石凳,走累了就去坐一坐;又像冬天夜里的小火炉,冷了就凑过去烤烤火。日子是自己过的,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比啥“有求必应”都实在得多!
不过,“有求必应”这句话传承下来也有几千年,它也是一种信仰,它给我们希望,让我们在艰难的生活里,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一步一步朝着梦想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