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论坛

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申请删帖
查看: 156|回复: 2

[分享] 中秋食芋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6 19:12 来自- 中国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食芋艿:一段藏在烟火里的抗倭记忆 

       中秋佳节,桂香盈袖,除了皎洁的明月与甜糯的月饼,江南一带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糖烧芋艿。这看似寻常的吃食,背后却藏着一段与家国大义相连的动人典故,让节日的滋味里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温情。 相传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倭寇肆虐,烧杀掳掠,百姓深受其害。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奔赴抗倭前线,凭借严明的军纪与精妙的战术,屡次重创来犯之敌。某年中秋,戚家军在追剿倭寇时,将敌军围困于深山之中。不料战事胶着,军中粮草渐渐断绝,将士们饥肠辘辘,陷入了困境。           正当众人焦灼之际,有士兵在山涧旁发现了一种埋在土里的球状根茎,外皮粗糙,内里洁白。饥不择食的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挖出来,洗净后煮熟品尝,竟发现其口感粉糯,能解燃眉之饥。靠着这些野生根茎,戚家军才得以撑过断粮危机,最终成功击溃倭寇。 事后,戚继光问及这救命之物的名字,却无一人知晓。想到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以及军队曾面临的绝境,他感慨万千,为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便将其命名为“遇难”。

         百姓们听闻这段故事,既痛惜阵亡的将士,又敬佩戚家军的忠勇,更感念这“遇难”的救命之恩。 后来,因“遇难”二字寓意沉重,且与当地方言中“芋艿”的发音相近,人们便渐渐以“芋艿”相称,既保留了对往事的记忆,又添了几分生活的温润。为了纪念戚继光率领将士保家卫国的功绩,苏南等地的百姓率先将中秋食用糖烧芋艿定为习俗——将芋艿去皮切块,与红糖同煮,煮出的芋艿裹着甜蜜的糖汁,软糯香甜,既是对节日的庆贺,也是对英雄的缅怀。 

        从此,这一习俗在南方各地慢慢流传开来。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家家户户的锅里都会煮起芋艿,袅袅热气中,长辈们向晚辈讲述着戚家军抗倭的故事。一碗糖烧芋艿,尝的是烟火甜香,忆的是家国情怀,让中秋的传统在味蕾与记忆中代代延续。

   

       

 

 

 

 

 

   
            
发表于: 2025-10-6 20:06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勇的戚家军
发表于: 2025-10-6 20:17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删帖申请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小黑屋|手机版|吴江新闻网 ( 苏ICP备2022046825号 苏新网备2008040号 )

GMT+8, 2025-10-7 06:01 , Processed in 0.017307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东太湖论坛中发表的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东太湖论坛支持或反对此观点。
如果在论坛中有网民发表的不实内容,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本论坛并不承担相关的责任。
如果您认为情节严重,您可以向警方报案。我们按法定程序积极配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投诉电话: 在线投诉
电子邮箱:
点击 >> 删帖申请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0654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