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见于《道德经》第三章第一句。
原文直译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直译如下:
不崇尚贤德的人才(不以贤能为荣),这样百姓就不会相互争名。不珍视难以获得的财物(不以稀缺或昂贵的财物为贵),这样百姓就不会去偷窃。不显示或炫耀令人渴望的东西(不让人看到可欲的东西),这样百姓的心就不会乱。
思想内容
这段话强调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通过减少人为的攀比和炫耀,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体来说:
不尚贤:不过分推崇某些“贤能”的人,避免因为才德而引起的争夺和纷争。不贵难得之货:不过分追求稀缺珍贵的财物,减少因财物引发的盗窃和贪欲。不见可欲:不让人们看到令人渴望的事物,减少欲望的激发,从而使心境平静。
整体思想是:减少社会的攀比、炫耀和欲望,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乐。
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段话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公平与谦逊:避免过度推崇“成功者”或“名人”,有助于减少社会的攀比和纷争。简朴生活:提倡简朴,不追求奢华或稀缺的物品,可以减少贪欲和犯罪。控制欲望:减少对物质的渴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有助于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社会治理:政府或领导者若不炫耀财富或权力,不制造过多的欲望和焦虑,有助于社会稳定。
总结来说,这一章强调的是通过减少人为的欲望和攀比,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价值,提醒我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倡导简朴生活、减少社会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