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载录于老子《道德经)第二章第三句。
原文直译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直译:因此,圣人从事于无为的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然生成而不拒绝,产生而不占有,作为而不依赖,成就之后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不会离去。
思想内容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强调圣人(或理想的统治者、领导者)应顺应自然规律,采取不干预、不过度干涉的态度:
无为之事:指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行动方式,而非强行干预。行不言之教:通过行动和榜样而非空洞的言辞进行教化。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自然生成、变化,不拒绝任何事物的出现。生而不有:生长、产生,但不占有、私有。为而不恃:作为行动者,但不依赖自己的成就。功成而弗居:完成了事情,但不居功自傲。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不居功,自己也不会离去(或消失),体现谦逊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整体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谦逊无私、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现实意义
这段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领导与管理:提倡领导者应顺应团队和环境的自然发展,不强制干预,注重以身作则,减少控制欲,从而实现更高效和谐的管理。个人修养:强调谦逊、自然、无私的态度,鼓励人们顺应内心和环境的变化,不追求功名利禄,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在。社会关系:提倡宽容、包容和自然的互动方式,不强求他人,尊重事物的自然规律,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保护:强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启示我们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总之,这段话倡导的“无为而治”不是消极无为,而是一种顺应自然、谦逊自持、以身作则的智慧,具有跨越时空的指导价值,激励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谦逊、自然和谧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