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前往江陵街道服务中心办理宅基地证和房屋使用权证更换不动产产权证业务,遭遇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马拉松式”办事体验。办理人员甩出一份长达16条的材料清单,要求自行前往各个部门盖章办理,缺一不可,没有任何通融余地。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本应通过政府部门内部协调的事情,全部转嫁给了老百姓。
在现场,我看到不少群众拿着厚厚的材料袋,面露疲惫之色。每次都说缺材料,各个部门跑下来,腿都快跑断了。”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大家普遍反映同样的问题——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流程不贯通,却让百姓承担了沟通成本。
在数字化政务大力推进的今天,为什么还存在这种“部门壁垒”?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窗口,内部流转办理,而非要让老百姓一个个部门去跑?这不禁让人质疑:是我们的政务服务理念出了问题,还是有关部门缺乏基本的为民服务意识?
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而现实中的这种办事流程明显违背了这一原则。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同配合,最终苦的是老百姓。
我认为,江陵街道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立即审视这一办事流程,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高效服务模式。同时,应当明确公开办事指南和材料要求,避免让群众多次往返补充材料。
顺带说下事后本人也尝试电话求助12345热线,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感觉像外包客服,一再强调按相关部门要求办理,确实很无奈。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切实改进工作方式,真正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不要让老百姓在部门之间“跑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