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这是北宋诗人张俞写的五言绝句。当时我第一次读到,心里就直犯嘀咕,这诗写得太绝了!讲的是养蚕的农妇进城卖丝,看到的景象却让人心寒那。这不就活生生揭示了那社会现实吗。
那些不干活的剥削者啥都有,辛苦劳动的人反倒没吃没穿,太不公平啦!就这短短二十字,把社会分配不均这残酷事儿说得明明白白。就算过了上千年,到现在咱身边不还是这种情况,而且愈演愈烈。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有天半夜去上班,心里越想越气,就拿粉笔在锅炉房的大铁门上写了这首诗,就在化验室后门对面呢,就是想发泄发泄心中的愤慨。
瞧瞧现在这社会,就说那些大城市里,企业高层和普通员工差距多大呀!那些高层,年薪高得吓人,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奢华,在高档写字楼里,透过落地窗俯瞰下面,财富跟潮水似的往他们那跑。
可普通员工呢,天天没日没夜地干,加班熬夜都是常事儿,挣的钱却少得可怜。在收益分配这块儿,付出和收获根本不成比例呀!
再说说金融领域,投资银行家们轻轻松松谈成一笔大买卖,那佣金拿到手软,天天在高端会所里逍遥自在。可基层银行网点的柜员呢,每天处理一堆琐碎业务,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压力大得不行,工资跟人家比,简直就是零头,还要千方百计去完成拉存款任务。
教育资源这块儿也不公平得很!好的学校、好的老师都集中在那几个地方,其他地方的孩子想得到好教育可太难了。
医疗资源也是个大问题!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专家多、设备先进,可看病难啊,为了挂个专家号,有人凌晨就去排队,甚至还得买黄牛票。可农村和偏远地区呢,医疗设施落后,医生也少,村民生个病都没地儿看,或者根本治不好,太可怜了。
这社会分配不公啊,就像一个毒瘤越长越大。对个人来说,生活质量上不去,发展也受限;对整个社会来说,也不和谐、不稳定!底层的人累死累活也实现不了财富自由,心里肯定有气,时间长了,社会的凝聚力都受影响,人心是一盘散沙,经济也没法可持续发展了。
要解决这问题,政府、企业还有社会各方都得行动起来!加强社会保障,调节高收入,保障低收入群体。企业呢,得有点良心,重视员工权益,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让员工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社会各界也得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教育、医疗这些资源公平分配,给每个人公平发展的机会。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种情况可不能在现在社会一直存在!只有努力把分配不公的问题解决了,让大家都能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这社会才能真正和谐、稳定,越来越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