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物遇见市集烟火,当非遗邂逅数字科技,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吴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博物馆日期间,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吴江文博场馆突破传统展陈边界,打造出可听声韵、可尝风味、可触纹理的立体文化空间。从舌尖上的非遗美食到指尖上的榫卯搭建,从耳畔的戏曲雅韵到眼前的数字奇观,博物馆正以“五感全开”的创新姿态,为市民游客解锁历史文化的多元打开方式。
博物馆日期间,黎里古镇的六悦博物馆化身欢乐的海洋。用馆藏老物件搭建的“六悦集”,让古董走出仓库走进生活,营造出真实古风场景,带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穿越的乐趣。网红流音虾灯等民俗技艺展示,兔子灯、榫卯构件等非遗体验,戏曲音乐、美食匠心、童趣秀场……密集的节目安排、有料的市集摊位和4万多件馆藏一起,赋予博物馆热烈鲜活的生命力。
“花灯达人”徐海罡制作的古法花灯亮相六悦集·博物馆奇妙日活动。
“5月16日至18日,共有2.5万市民游客参与我们的六悦集·博物馆奇妙日活动。”六悦博物馆工作人员吴涛告诉记者,这两天130多位摊位主理人、5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10多家老字号齐聚六悦集,六悦博物馆和六悦老街人气十足,传统美食、文创周边、非遗手作产品销售火爆。“好闹猛,好新奇,好开心!”来自上海的游客连用三个“好”来形容这场文博盛会。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CCTV4《中国缘》栏目特别节目《老杜的博物馆》正式播出。这部纪录片通过讲述六悦博物馆创始人、美国收藏家杜维明(Mitch Dudek)三十载中国“收藏记”,将黎里古镇的非遗传承故事推向国际视野。
“博物馆不应高高在上,而是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杜维明在镜头前阐释其办馆理念。这位古董收藏家不仅践行着“98%展品开放触摸”的承诺,更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让非遗走进百姓日常,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博物馆日期间,黎里古镇的博物馆群落向所有人开放,东圣堂、德心堂、香山帮非遗艺术馆等五大展馆免费畅游。乘坐沪苏湖高铁的旅客凭当天高铁票可以免费兑换六悦博物馆门票。繁花书房推出优惠参观活动,并与网红读书博主一起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悦读”活动。
来自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炉”。
5月18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苏州站圆满收官。展览通过“见物、见展、见证、见面”四大板块,从看得见的文物,到看不见的技术,从虚拟互动到实景展陈,带领观众从多个角度打开江苏的文博宝藏。南京博物院顶流文物“小粉炉”、两千多年前的环保“黑科技”代表作“错银铜牛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清中期·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苏州博物馆的“饕餮纹玉杯”、徐州博物馆的“勾连纹龙形玉佩”……全省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齐聚苏州湾博物馆,给市民游客带来文化盛宴。
苏州湾博物馆副馆长沈如春向记者介绍,得益于“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苏州站的带动效应,该馆在省巡展期间创下开馆以来单日客流新高。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苏州湾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5万人次,其中有不少首次到访的新增观众群体。更高质量的供给和服务,满足了市民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为丰富观展体验,馆方同步推出《运河舟楫通南北》龙舟模型制作体验及《姑苏繁华图》专题导赏活动。同步“上新”的《重返侏罗纪》《熊猫的世界》两大沉浸式探索体验展,通过数字技术还原生态场景,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戴上VR眼镜“追恐龙”“看熊猫”的新奇体验,让沉浸式探索体验展成为亲子观众的热门打卡点。
“每一件文物的纹路细节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真是太逼真了!”市民张晗在苏州湾博物馆的“裸眼3D”展项前感慨道,数字赋能让过去颇有些距离感的博物馆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从智能导览、直播“云”游,到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展示等,新科技正在融入博物馆各个领域,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
责任编辑:沈振亚 编辑:鲍宇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