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66故事苏州 | 将公益救援进行到底的“救援队长”
2025-10-20 15:57
由苏报记者吴涛专访讯:从苏州石路步行街第一次抱起募捐箱,到为苏州郊野徒步的驴友保驾护航;从玉树高原上为500名牧民孩子发放助学款,到在独库公路救下遭遇车祸的旅客——39岁的王雄把“公益”两个字,拆成油门、扳手、雨披和绷带,写进自己的生活。如今,他是吴中区汽摩运动协会党支部书记、吴中雄峰汽摩运动俱乐部理事长、雄峰应急救援队队长,也是那个仍想翻越父亲那台212老吉普的越野男孩。
非洲硝烟 公益拖缆从此拉紧
军营嘹亮的军歌与警营闪烁的蓝灯,交替照亮了王雄的童年。小时候,每天清晨,父亲穿着作训服,把他从被窝里拎出来,和战士一起跑步;父亲转业后,又常把他放在警用摩托车挎斗里,去巡区熟悉每一盏路灯。别的孩子玩积木,他玩的是部队报废的子弹壳;别的孩子听童话,他听的是刑警们怎样摸黑抓捕罪犯。
从学校毕业时,父亲对王雄说:“想当兵,我支持;想闯社会,我也不拦。但记住,穿不穿制服,心里都得有根准绳。”此后,王雄到一家国企工作,被公司派往非洲中部某国,负责那里的海外项目。某天凌晨,枪声划破营地上空,子弹敲在他们居住的集装箱屋屋顶,像下了一场金属冰雹。原来是当地发生了军事政变,反政府武装的部队正逐渐接近公司的驻地。
听到枪炮声,军营里长大的王雄本能地挺直了脊背,像听到紧急集合号一样,和驻地的保安人员一起迅速组织同事们有序登车撤退。他们乘坐的车辆行驶在一条被炮火照亮的土路,周边都是面色恐惧的难民和背着AK步枪虎视眈眈的武装人员,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王雄和同事们终于抵达安全的邻国边界。后视镜里,硝烟像灰色拉链把天空撕开。几经辗转,他们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落地的那一刻,正值春节期间,飞机降落时能看见地面上人们燃放的礼花。王雄和同事们全都靠在舷窗边,鼻尖贴着冰凉的玻璃,像一群终于靠岸的水手。那一天,北京的气温只有零下二十摄氏度,他们当中有的人还穿着转移时的短袖短裤,大家站在舷梯旁,却没人觉得冷。
王雄说,那一刻他觉得心脏“咚”地一声落了根。零下二十度的风像锉刀,把非洲留在他皮肤上的硝烟、汗碱、火药味一层层刮掉,露出底下久违的中国空气——冷得发甜,甜得发疼。“原来人在生死线上走一遭,身体会留下一种‘后坐力’。”这段经历,也成了他此后公益路上最结实的拖缆——拖得动书包、药箱、担架,也拖得动一颗颗需要帮助的心。
“一脚油门,二十年公益征途”
20年前,王雄刚到苏州,在网吧里刷到“小红帽”义工招募帖。周末石路步行街,他抱着空募捐箱吆喝半天,收进1076.3元——第一颗种子落地:原来善意不必惊天动地,只要抬手就能发光。此后两年,他像上紧发条的陀螺,助学、助老、助残,有空就冲在第一线。
可单枪匹马终有天花板,王雄把眼光投向他喜欢的越野圈:车能翻山,也能翻“心山”。童年时,王雄印象最深的是公安局操场边留下的一台军绿色北京212吉普车,这辆车帆布顶被晒得发白,轮胎瘪成月牙。王雄踩着挡板,第一次翻进驾驶座,方向盘比胸口还高,他却像钻进城堡的王子,转动方向盘,听喇叭发出“滴滴”的响声,笑得比拿到三好学生还响。父亲远远看着,没呵斥,只扔来一句:“喜欢它,要仔细学,将来才能把它开得更远。”王雄曾和朋友从黄山将一辆几乎是“敞篷”状态的北京2020吉普车冒雨开回苏州,在苏州他又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爱好越野的朋友,平时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车技。于是,他开始思考起来,以车会友,同时又能带动大家一起做公益。
此后几年间,在王雄的带动下,身边做公益的朋友越来越多,公益圈越来越大。为此,他们还先后成立了吴中汽摩运动协会、雄峰汽摩运动俱乐部。王雄的公益半径从此用里程表计算。2013年,80台汽车、200颗热心,驮着文具开进安徽太湖县弥陀镇;孩子们一句“我想妈妈”让他当场破防,于是“世界之窗”电脑教室在大别山深处联网上线,视频窗口把留守儿童的泪脸和父母的笑脸重新缝在一起。
王雄的车轮继续向西,2015年爬上4000米雪域,青海玉树巴塘草原的风把脸吹成酱紫色。五次往返,15名牧民娃娃变成500多名,助学款从信封变成宿舍、食堂、整片塑胶操场。夜里高反睡不着,他靠着车门数星星,像数捐款明细,一颗都不能少。王雄还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线上“云捐赠”活动,通过直播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捐款。他每天忙到凌晨一两点与校方核对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变动人数、学生所需物资等,与爱心人士沟通存在的问题,最终筹集到10万余元爱心助学款,捐给玉树100多名困难学生,成了西部孩子口中“把星星摘下来当学费”的王叔叔。
老挎斗载着 “新使命”
多年的经历让王雄意识到,公益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专业的人从事越来越专业的公益。考虑到木渎镇周边林木较多,山地陡峭,尤其是灵白线上,经常发生爬山者遭遇意外需要救援情况发生。为了能有效处置各类山地灾害事故,切实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前期精心准备,2015年7月,吴中区雄峰汽摩协会与吴中区消防应急大队联合成立了雄峰应急救援队。
作为一支专业民间应急救援志愿组织,王雄和他的救援队主要职责是协助和配合吴中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参与山地救援、现场医疗急救、体育赛事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救援辅助,开展各项应急救援活动演练。
2024年7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王雄正带全家人到新疆自驾旅游,沿着独库公路向南疆进发,在途经一路段时,王雄突然发现一辆损毁严重的汽车停在路边,车旁的空地上躺着三个人。“出事了!”王雄立即停车下车查看,只见这三个人表情痛苦,其中两位女性还在不断呻吟。从受伤者口中,王雄得知,他们也是到新疆旅游的游客,车辆刚才发生了交通事故,三个人都不同程度受了伤。“我是专业救援队员,懂得一点急救知识,这条公路周边地形复杂,不能长时间逗留,我得帮帮他们。”考虑到伤者身上可能有骨折,没有专业的检测仪器,必须要用专业的救援手段。于是,王雄便利用自己掌握的急救知识,先进行了简单的救护。
见王雄相当专业,已经慌了神的伤者一下子有了主心骨。周边经过的旅友也帮忙拨打了当地的救援电话,很快,当地120急救车和交警赶到现场,王雄向他们表明了自己的救援队员身份,并协助民警和救护员将三名伤员抬上救护车。在救护车远去后,王雄才放心离开。“就是举手之劳,其实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帮一把的,我就是比一般人更专业一点。”
像回应独库公路那声急救警笛,王雄把“救人”的惯性带回了苏州。今年,有车友推来一台老旧的长江750三轮摩托车:锈迹爬满车架,挎斗底锈穿,像被岁月打空的弹匣。王雄蹲下去,手指顺着斗沿划一圈,金属发出细微却清脆的“叮”。“军挎”线条仍像三十年前父亲警用摩托的剪影——他忽然有了主意:让挎斗摩托成为他救援的工具。
拆、洗、量、焊。夜晚的车库变成小型修理厂,今年10月初,这辆摩托车终于涅槃重生了。双缸点火,“砰——砰——”两声,排气管的风吹得旁边的小旗猎猎作响。王雄戴上救援头盔,冲队员喊:“以后山路太窄,汽车进不去,就让750抄便道!它驮不动重装备,但能抢出黄金四分钟!”说罢轻拧油门,挎斗微微一翘,像三十年前那个第一次爬进军挎的孩子,又一次踩定了自己的准绳——这一次,方向舵后不是探险,是护航。而挎斗里装的不再是玩具,是再次出发的“移动急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