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溯源震泽丝经业
今日震泽 2025年09月13日 20:37 江苏 2人
溯源震泽丝经业
作者:徐龙马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地处太湖平原,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植桑养蚕。1958年,在江浙两省交界处的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蚕丝、丝带、丝线、绢片等实物,经考古鉴定距今约有4700多年历史,说明了太湖流域,早在商周以前就有养蚕制丝了。晚唐诗人陆龟蒙曾寓居在震泽、庙港一带,其诗作中有“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足见当时震泽地区养蚕缫丝业已相当普遍。明代开始,震泽长漾、北麻漾所缫之丝为丝中上品。凡浔震百里内所产的丝,都冠名“七里丝”,清雍正后雅化为正名“辑里丝”,堪为湖丝中优等品。
自同治未年以后,浔震两地丝商仿东洋经名为“辑里干经”。将丝络成菱形花纹,称辑里花经;将丝络成斜纹称辑里大经,此专供岀口外销,故称洋经。另外,震泽还产线经和广经,前者用三四根土丝摇成,专销杭州、盛泽用于制丝线,后者专销广东供织香云纱。震泽丝经以白丝经居多,黄丝经次之,黄土丝原料来自皖、豫、鲁等省。
清末明初时期,镇上有二三十家丝行,分三类:乡丝行,收购土丝略加整理转售于丝经行;绸丝行,收购土丝分档转售苏州、盛泽织绸;吐丝行,收购下脚丝售于丝线业。丝行业有它季节性特点,每年小满新丝上市,一直购销到中秋过后才平息,旺期达三个月。而按丝经行的经营种类也可分三类:洋经行27家、广经行5家、苏经行50余家,年收购土丝量万担左右,再转发给摇车户加工成经。除此,还有一些从事生丝交易中的掮客,名为丝主人。
震泽的丝及丝经出口岸均定在上海。派员寓沪建丝栈的有震昌、震泰、恰泰祥三家,办理日常收货、仓贮、成交、结算等业务。
驻上海直接经营岀口丝商有:1924年徐南驺办的华通行,是出口生丝到美国第一人;1936年杨公度办的广益华行,把隆昌震的兰麟牌干经及辑里丝直销美国、印度。
1921年,隆记丝行象牌、金钟牌改良丝经,徐世兴源记丝行的辑里丝,在江苏省第二次物品展览会上同获一等奖。同年,震泽丝商毕康候和浙江南浔张鹤卿、梅仲生作为辑里丝业界代表,随中国丝业赴美考察团,参加在纽约举办的第一次万国丝绸博览会;隆昌震丝经行的金字塔牌特级辑里干经送展,受美商好评。
1923年,第二次万国丝绸博览会在纽约举行时,震泽及南浔的辑里丝经送展,倍受欧美各国厂商赞誉。这年,美国丝业观光团一行8人,参观震泽经行和农村摇经户,对摇经技术和经丝质量深为叹服。
1928年,源丰丝行的金钟牌苏经,恒茂昌丝行和龚泰丰丝行的金洋钿牌辑里丝,在沪举办的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分别获一等奖和优等奖。
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上震丰丝厂的白厂丝获特等奖;此外隆记、镇源、怡和仁、恒余、龚泰丰、源丰、隆昌震、怡和兴和恒茂昌等9家丝行的辑里丝和辑里干经均获优等奖。
1930年,恒茂昌丝行辑里丝在江苏省农矿产品展览会上获二等奖。
清末至民国初这阶段,盛行于丝业市场上震泽辑里丝经的驰名商标有:金字塔、金双心、金洋钿、金狮、金羊、金钟、金孔雀;银狮、银羊、银鱼、银孔雀;绣麟、蓝麟;海马、飞马、犀牛;鹰牌、象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