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的智能机器人率先拿到了“数据户口”。
今年10月底,乐聚(江苏)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机器人”)旗下“夸父”机器人的两大工业数据集——“汽车制造场景零件分拣”和“快递场景快递物流任务”成功获批江苏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这是全省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颁发的第一、第二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不仅标志着工业机器人运行数据正式获得法律认可与产权保护,还为行业数据合规流通、安全共享提供了“吴江范例”。
“十四五”以来,吴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数据确权破局、创新平台筑基、政务服务赋能等抓手,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支撑体系,持续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攀“高”逐“新”。
数据确权突破
拿下全省“头两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这两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相当于给智能机器人的运行数据颁发了‘法定户口’。”乐聚机器人总经理王松告诉记者,此次获批的“汽车制造场景零件分拣”“快递场景快递物流任务”两大数据集,是企业依托“夸父”机器人在真实工业场景中积累的核心数据资产。

区科技局供图
如今,机器人运行数据早已成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同“燃料”般驱动着机器人的智能升级,但数据确权难、流通难,一直是企业着力攻克的行业痛点。
早在两个月前,乐聚机器人便在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次成员大会上,发布了《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标准倡议书》,呼吁行业共建数据标准、共享数据价值。
经过不断努力,乐聚机器人的两大数据集成功帮助企业破解了数据格式适配、权利范围界定等8类智能机器人领域数据确权难题,成功获批江苏省首批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标志着吴江在机器人数据产权保护领域走在全省前列。
“有了法律认可的‘身份’,企业数据资产能更安全地流通、共享,既激发了企业数据创新的积极性,也为与行业伙伴共同开展数据协作与应用提供了支持。”王松表示,公司将在这一突破下,进一步反哺技术研发,持续优化“夸父”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操作精度和智能决策能力,为智能机器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率先拿到了“数据户口”的“夸父”机器人已在多个场景落地应用——
化身讲解员“吴小博”,入驻苏州湾博物馆,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成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网红IP;登上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身边的“十四五”》专题节目,以“导游”身份带着市民游客逛天坛公园;更以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的身份,亮相“十五运”深圳火炬传递现场,首次在国家级赛事中实现人机互动……
平台筑基赋能
全省首个训练中心年产数据超200万条
如果说数据确权是行业重大突破,那高质量数据的持续供给,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坚实支撑。
训练中心。(吴斌摄)
今年6月,作为江苏省首个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简称“训练中心”)在吴江正式启用,为智能机器人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数据燃料”。
“整个中心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区大数据公司、苏州湾集团和乐聚机器人联合运营,主要覆盖了‘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特种应用’三大场景。”训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打造了“智能操作系统—技能库—任务编排”一体化应用系统,形成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数据采集和通用技能模型库,年产数据可超200万条。
自4月投用以来,训练中心已累计产出高质量人形机器人真机数据60万条。其中,完成了对上海库帕思的首批10万条高价值人形机器人真机数据交付,单条数据合格率达99%。目前,第二批数据交付工作也已有序启动。
此外,训练中心积极参与推动数据国家级标准建立,在训练场数据标准化、项目孵化、应用场景与科普推广等多方面取得成果。
作为全国首个具身智能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上海虚实融合具身智能训练场标准化试点”“1+N”训练场网络的江苏吴江分训场,训练中心已建成国家级标准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正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推动标准实施验证与迭代优化;其提报的“智训未来人形机器人数据集”,获评苏州市工信局首批制造业重点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并进一步参与苏州市数据局“苏州市高质量数据集”项目;在场景验证方面,训练中心已实现5G-A支持下人形机器人远程操作,吸引“具识”“具脑”等开发团队入驻,并实现多项应用突破……
训练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自投入运营以来,我们已经累计接待政府、企业及科研高校等参访活动百余场,超500人次,并开展人员培养或专业人才培训200余次,努力打造集‘训练+应用+孵化+科普’于一体的示范平台。”
来源:吴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