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从行船河路与友谊路交叉口开始,就像开启了一场“刀尖上的行走”。路边密密麻麻挤满小吃摊,买早饭的车辆随意停靠,本就不宽的道路瞬间变成“独木桥”,行人、车辆挤作一团,寸步难行。
解决民生需求、方便大家买早饭固然重要,但将摊位设在交通路口,合理性能否经得起推敲?不仅严重影响通行效率,更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人车混行极易引发剐蹭,这样的摊位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合规性又该如何保障?
好不容易“挤”过小吃摊一条街,来到花园路与胜信路交叉口,新的难题又摆在眼前:这里没有红绿灯,行人过马路全靠“运气”。机动车、电动车、行人混在一起抢道,混乱不堪。果不其然,今天这里直接发生了交通事故,大批车辆堵在路口,早高峰的焦虑又多了几分。
好不容易“闯”过这处“生死线”,胜信路从花园路到长安路段又给了“当头一棒”。路边随意停放着大货车、小轿车、电动车,偶尔还有公交车、工程车穿梭其中,道路被占去大半。更糟的是,遇上清洁工用高压水枪清洗地面油污,脏水四处飞溅,行人只能狼狈躲闪,这段路的混乱程度,实在难以用语言形容。
这些问题,已经反映过很多次,得到的回复永远是“会加强管理”“可拍照投诉”。可为什么非要等市民投诉,相关部门才会去现场查看?这就像饭菜做好了,还得别人端到嘴边才肯吃,这样的“被动管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不想再听敷衍的承诺,只希望相关部门能真正重视起来,尽快拿出实际行动,让打工人的早高峰,能多一份顺畅,少一份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