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羊小包子”就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那时,每个包子仅售0.12元。每次从岳父岳母家回来路过,我总会特意排队买上10个带回家。
当咬下一口,鲜美的汤汁瞬间四溢,那浓郁的香味至今难以忘怀。然而,这美味有时也伴随着尴尬的场面,汤汁常常溅到衣服上,手也会被烫得恨不得立刻扔掉包子,但即便如此,也丝毫阻挡不了对它的喜爱。
时光流转,星移斗转,“羊小包子”的价格一路攀升,可包子的个头却越来越小,包子僵涩发酸,尤其是肉馅,再也不是记忆中的老味道。如今吃到嘴里,尽是筋筋绊绊的渣渣,都让人怀疑究竟是什么肉。
说起这“羊小包子”,原本老板是做烧饼油条生意的。一次机缘巧合,在同一条街上,他碰到了我的姨夫——一位国企某厂食堂的大厨。姨夫将制作包子的秘诀传授给他,从此,老板便改行做起了“羊小包子”。
“羊小包子”店里有个雇工,十多年前租住在我姨夫家。这位雇工曾向姨夫透露过一些关于“羊小包子”的故事……
自那以后,我才知道店里的雇工们都不吃“羊小包子”。这就如同卖沼虾的人自己不吃沼虾,卖鲈鱼的人自己不吃鲈鱼一样,其中缘由,着实让人浮想联翩。曾经带给我无数美好回忆的“羊小包子”,因为那些变化,十多年再也没碰过“羊小包子”,不禁感叹,曾经的味道,只能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
注:建议“羊小包子”价格提至2元,做包子搬进里屋,外面台面制作肉馅,操作透明打消顾客心中疑虑,祝“羊小包子”日进斗金,财源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