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市民王女士将一面绣有“守护生命 传递温暖”字样的锦旗,郑重交到正在东太湖畔巡逻的吴江蓝天救援队队员手中。这份沉甸甸的谢意,源于几天前的一次惊险救援——王女士9岁的孩子在玩桨板时不慎落水,幸得队员及时施救方才化险为夷。  “炎炎夏日,玩水虽是消暑的好方法,但不正确的方式会带来危险。”接过锦旗后,队员的话里仍有忧虑。 据吴江蓝天救援队统计,入夏以来,该队平均每天接到2起溺水求救电话。 在吴江蓝天救援队队长李振伟看来,市民游客对开放水域风险的轻视令人忧心:“许多人以为会游泳就等于不会溺水,但野泳绝非儿戏——不明水温、水下的暗礁与水草、看不见的渔网和暗流,甚至是突发的雷暴阵风,都有可能带来危险。” 就在采访过程中,李振伟还在不停劝导市民游客注意安全。 队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市民在开放水域戏水时,使用的是室内泳圈。李振伟现场指出:“这极其危险。泳圈撞击礁石可能破损漏气,嬉闹时也容易意外脱落,这些都可能造成致命后果。” 一旦不慎落水,市民该如何自救,李振伟分享了关键口诀“静、浮、呼、待”:保持冷静,竭力使口鼻高出水面;深吸浅呼,维持肺部浮力;手臂屈曲抱胸以增大浮力,切忌胡乱挥舞挣扎;待身体相对平稳后,再吹响求生哨呼救。 来源:吴江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