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论坛

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申请删帖
查看: 349|回复: 2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第四句“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诠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2 10:19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第五章第四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是老子对自然规律与处世智慧的深刻概括。以下从原文直译、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诠释。

 

一、原文直译

虚而不屈:“虚”指空虚、虚无的状态;“不屈”意为不穷尽、不枯竭。直译为:虽然空虚,但不会穷尽。动而愈出:“动”指运动、作用;“愈出”即更加生发、不断涌现。直译为:越是运动,越能生生不息。

全句可直译为:(道或天地)看似虚无却不会枯竭,越是运动作用,越能生生不息地涌现。

 

二、思想内容诠释

以“虚空”喻道体之无限性。老子以“虚”形容道(或天地)的本源状态——它无形无相、看似空虚,却蕴藏无穷能量(“不屈”)。这与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一脉相承,强调道的本质是虚静而包容万有的。

“动”与“出”的辩证关系“动而愈出”揭示宇宙的生成规律:道在运动中化生万物,且越运动越显生机。这与“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呼应,说明道的运行是循环不息的,万物在动态平衡中持续演化。

自然无为的启示。老子借天道喻人道:统治者应效法道的“虚静”,不强行干预(无为),反而能包容众生(不屈);社会自然运作(动),则会焕发活力(愈出)。此句暗含“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哲学。

 

三、现实意义

个人修养:守虚致和。现代人常追求“充实”而忽视“留白”,老子却提示:心灵保持虚静(如减少杂念、欲望),反而能容纳更多智慧与创造力(不屈);行动时顺应自然(如不强求),反而更易达成目标(愈出)。

管理智慧:无为而治。在组织管理中,过度控制会扼杀活力;反之,营造宽松环境(虚),赋予成员自主性(动),能激发创新与效率(愈出)。这与现代管理学的“赋能”理念相通。

生态观:可持续之道。“虚而不屈”警示资源并非无限,需敬畏自然(虚静节制);“动而愈出”则说明循环利用(动)可促生系统活力(如再生能源)。老子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高度契合。

文化创新:传统与动态平衡。传统文化需保持核心精神的“虚”(开放包容),在与时代互动中(动)不断焕发新生命(愈出),而非僵化保守。

 

总结

老子此句以天道喻人事,强调“虚”与“动”的辩证统一:唯有虚怀若谷,才能源远流长;唯有顺应自然而动,才能生生不息。这种思想对个人心境、社会治理及文明发展均有深远启示。

   
            
发表于: 2025-9-12 11:25 来自- 中国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9-12 11:30 来自- 中国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删帖申请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小黑屋|手机版|吴江新闻网 ( 苏ICP备2022046825号 苏新网备2008040号 )

GMT+8, 2025-9-14 10:59 , Processed in 0.017123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东太湖论坛中发表的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东太湖论坛支持或反对此观点。
如果在论坛中有网民发表的不实内容,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本论坛并不承担相关的责任。
如果您认为情节严重,您可以向警方报案。我们按法定程序积极配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投诉电话: 在线投诉
电子邮箱:
点击 >> 删帖申请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0654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