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潭公园的"喊歌"声》
白鱼潭公园的热闹,是刻在周边老住户的记忆里。周边老小区密集,退休老人多,公园里便成了天然的活动场——广场舞的脚步踩着节奏,太极拳的招式慢悠悠舒展,石桌上的扑克牌甩得脆响,一派烟火气。
但最让人印象深的,还是那几处"歌声"。前两日去转转,果然撞见两处:公共厕所左侧的小音响旁,五六个老人围坐着喊唱。
往里走,小桥下的荷花塘边更热闹,十几人围着只大音箱,60来寸的主屏配着小显示屏,一位"老柴头"正在和老大妈对唱。听常来的人说,这大音响原在公园门口小广场上,许是被投诉多了,才挪到中心地带,音量看似收了些,却仍飘得很远。
"鬼→哭→狼→嚎"——南太湖论坛上,周边居民的投诉里常出现这词。我站着听了会儿,倒也明白几分: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喊"。
唱歌讲究发声,流行歌用气顶在鼻梁间,哼鸣里带点颤;民歌要从后脑勺找共鸣,透着股绵长;美声更得沉到脊梁骨,声线宽厚如洪钟。这些门道,公园里的"老柴头"们似乎没摸着,唱了这些年,依旧是扯开嗓子的大白嗓,配上不算好的音响,难免显得刺耳。
龙泉街道的投诉记录里,邱先生的名字赫然在列。其实老人们图的不过是快活,只是这快活若成了居民的烦扰,便失了滋味。
或许哪天,能有人教教他们发声的巧劲?毕竟,公园里的歌声若能顺耳些,音量分贝低一些,热闹才真成了舒心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