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论坛

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申请删帖
查看: 408|回复: 25

乌铜作纸,白银为墨,淬炼时光的金属诗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9 08:35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761698110409.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匠人将放置在乌铜片表面的银片融化,进行“走银”。
炉火正红,将匠人的身影投映在斑驳的墙面上。一块质朴的乌铜在他掌心静静卧着,如同等待被唤醒的沉睡诗篇。这是金属与生命的相遇——以铜为卷,以银为笔,在体温的浸润下,淡红的铜色渐渐沉淀为深邃的墨色,银白的纹路如月华流淌,在乌黑的底色上舒展出灵动的韵律。
乌铜走银,这门始于清雍正年间云南石屏的技艺,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场跨越三百年的美学修行。冶炼、雕刻、书画、微雕——诸艺融于一体,铸就了“以铜为骨,以银为魂”的艺术传奇。
“走银”是火与金属的共舞。匠人依古法熔炼秘方,将铜料锻造成胎,再以细若秋毫的錾刀,在铜面勾勒出万千气象。当温度升至临界,银块融作流淌的月华,在匠人精准的引导下,这抹银亮如溪流汇入山谷,完美填充每一道刻痕。待银液凝固,经过细心打磨,银丝与乌铜浑然一体,在灯光下泛起温润的珠光,仿佛给冰冷的金属注入了温热的血脉。
“捂黑”则是时光赋予的蜕变。初成的铜器需要匠人日复一日的摩挲,让掌心的温度与汗液,与金属产生奇妙的交融。在这缓慢的仪式中,铜色逐渐转为乌黑晶亮,因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印记,每件作品都拥有不可复制的墨色深度。这正是乌铜走银被誉为“有生命的金属”的缘由——它将人的温度、时间的痕迹,镌刻在金属的记忆里。
这项技艺的传承,书写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李加汝作为乌铜走银的第五代传承人,早年曾在昆明岳家店铺学艺,后因战乱不得不中断手艺。晚年无子的他,在金永才的悉心照料中看到了希望。时年29岁的金永才,自幼痴迷传统金工技艺,18岁便开始学习金银铜饰制作。他被李加汝收为弟子,系统继承了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经年累月的刻苦钻研,金永才终得真传,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如今,在他的手中,乌黑的胎体上,山川有了魂魄,花鸟得了神韵,银丝流转处,是一个个被唤醒的天地。
夜深了,作坊里的炉火却未眠。跃动的火光中,年轻弟子在金永才的注视下,轻抚初成的铜器,感受着金属在掌心微微发热,看着它从淡红渐变为墨色。“记住这温度,”老师傅的声音如远山的回响,“这不只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我们与时光的对话。”
当最后一道银纹在墨色间定格,这件作品便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它不再是单纯的金属,而是承载着匠人体温、执着守望与时光沉淀的诗篇——在静谧中诉说着永恒。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5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135845.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匠人对铜器进行焊接。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5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169743.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金永才(右)与弟子交流。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6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202538.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金永才(后)指导弟子。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6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229141.jpeg
10月27日,金永才在位于昆明市的乌铜走银传习馆制作乌铜走银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7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262749.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金永才(右)与弟子交流。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8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299648.jpeg
10月25日,金永才(左)与弟子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门前交流。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8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332354.jpeg
10月25日,匠人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炼制乌铜。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9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366666.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內,匠人在捶打铜片。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39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391740.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匠人对浇筑了银水的铜片进行粗打磨。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0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424352.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匠人在制作乌铜走银首饰。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0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451314.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金永才在擦拭保养乌铜走银作品。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1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482922.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金永才(右)与弟子交流。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1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518092.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拍摄的乌铜走银作品。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2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541807.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匠人对铜器进行捂黑作业。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2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565340.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拍摄的展品。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3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1028a7ff165b29334e749e34e838a1189b60_20251028abb590cde0d4467184c45deca88ed789.jpg
10月25日,观众在云南省博物馆拍摄乌铜走银墨盒。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3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635697.jpeg
10月27日,金永才来到昆明市云溪社区活动中心找戏友唱戏,随身带着一件乌铜走银工艺品把玩。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4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668348.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匠人在铜板上錾刻纹路凹槽。
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9 08:44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1761698697739.jpeg
10月25日,在昆明乌铜走银传习馆,金永才(右)指导弟子。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删帖申请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小黑屋|手机版|吴江新闻网 ( 苏ICP备2022046825号 苏新网备2008040号 )

GMT+8, 2025-11-3 06:19 , Processed in 0.02970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东太湖论坛中发表的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东太湖论坛支持或反对此观点。
如果在论坛中有网民发表的不实内容,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本论坛并不承担相关的责任。
如果您认为情节严重,您可以向警方报案。我们按法定程序积极配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投诉电话: 在线投诉
电子邮箱:
点击 >> 删帖申请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0654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