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论坛

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申请删帖
查看: 1576|回复: 4

[分享] 杏林与坐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4 14:55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杏林与坐堂

“杏林”常被作为是中医界的代名词。

这个典故源自于董奉。

董奉是三国时期人,曾隐居在庐山上修行。

因为医术高明,董奉常为山民治病,却不收取分文。

但是,他也有一个要求,经他治好的重病患者,要栽五棵杏树,病轻的,则栽一棵。

许多年后,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种下的杏树达到了十万多株,蔚然成林。

后来,杏树开始结果了。

每到杏子熟时,他就在杏林里盖一间草房作库,并告诉人们:“想买杏的,只管拿一罐谷物倒進仓房,然后装一罐杏子走。不须通知我。”

董奉每年把卖杏换来的粮食全部用来赈救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盘缠不够的旅游者,一年就有两万斛粮食像这样被送了出去。

很象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无条件的治病,杏的果实任人去取,换来的谷物还是接济给需要的人。

在中医届还有一个词叫坐堂,这个此源自于张仲景。

东汉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瘟疫流行。

当时,百姓都知太守张仲景医术高超,慕名前来求医。

虽为太守,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可谓是很有医者仁心了。

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

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于是他干脆直接把看诊的地方放在了大堂里,公开坐堂应诊。

而后来,药店称为“堂”与 “坐堂医”也都与张仲景有关了。

在自己的府衙里直接给人看病,这个算兼职了,主职是太守。

但是他也不用靠治病来谋生,而是医者仁心,悬壶济世,造福一方。

很接近孙思邈曾说: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把病人当做至亲的人,去为他着想,去为他治病,这不只是一个医德所能概括得了的了。

董奉和张仲景应该是有这样的心境吧。

杏林与坐堂是耳熟能详的名词,没想到这两个词后面还藏着两个医学届有爱心的老前辈!
20250724145840front2_0_523216_FrwnDJkQHPTZUJrWYndpxW680pUm.jpg
发表于: 2025-7-24 15:13 来自- 中国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7-24 15:23 来自- 中国江苏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7-24 15:49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25-7-24 21:00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死扶伤,大善人
在本论坛发布谣言、色情、反动、侵权等内容将依法严肃处理,区公安局举报电话:0512-110 。 删帖申请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小黑屋|手机版|吴江新闻网 ( 苏ICP备2022046825号 苏新网备2008040号 )

GMT+8, 2025-8-2 15:26 , Processed in 0.01838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东太湖论坛中发表的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东太湖论坛支持或反对此观点。
如果在论坛中有网民发表的不实内容,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本论坛并不承担相关的责任。
如果您认为情节严重,您可以向警方报案。我们按法定程序积极配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投诉电话: 在线投诉
电子邮箱:
点击 >> 删帖申请
苏公网安备 32050902100654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