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畔观荷记》
秋日的飞英公园,藏着几分反常的热。本该萧瑟的时节,却因持续高温,荷花池里仍是一片一片的绿。
我沿着曲径往里走,在池边凸出在池中的"毛仙石头"上坐下,拧开保温杯,水汽混着荷香漫上来,倒有了几分闲趣。
今天是个"毛太阳",晨光透过云层,不烈不暖。池面上的荷叶还沾着露水,圆滚滚的水珠在叶心打转,像没睡醒似的,迟迟不肯被阳光收走。只是再细看,便觉出秋的痕迹了——池中央的荷花早已谢尽,连最后一片花瓣也寻不见,只剩光秃秃的花茎在风里轻晃。荷叶的模样更是百态:
有的仍像翡翠般的盘子,绿得发亮,叶脉清晰如刻;有的边缘卷了焦,黄褐的纹路从叶尖往心里爬,像被岁月啃过一口;还有的干脆缺了半片,想来是被风雨撕扯过,却依旧挺着腰杆,托着几颗水珠倔强地绿着。
望着这一池参差的荷叶,倒像望见了人间百态。那翠绿完整的,是正当年的蓬勃青年,眼里有光,脚下有力;那枯焦卷边的,是经了风霜的老者,褶皱里藏着故事,每一道痕迹都是时光的印章;还有那些残缺不全的,像生活里遇了坎的人,带着伤,却也熬着日子,没沉下去。
风掠过池面,荷叶沙沙作响,枯的、绿的、残的,都在摇晃里透着股劲。原来人生也如荷,无论盛时的鲜妍,还是谢后的枯荣,都要有该有的模样。就像这"毛太阳"下的露水,总会被阳光收走,但荷叶承过露,受过风,便不算白活一场。
手里的水温渐渐凉了,我起身离开,回头再看那池荷,忽然觉得,赏荷品的不是一时的艳,而是这枯荣里藏着的韧性。








